文|蔡冠深
李家超特首發表的施政報告,以其清晰的戰略視野和務實的執行路徑,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描繪了一幅雄心勃勃的藍圖。個人理解,這份報告不僅是對過去政策的延續提升,更是特區領導班子在更加全面深刻領會習主席及中央意圖,在總結過去三年管治基礎上,廣聽民意後對香港具體治理方案的一次戰略升級,其核心可歸納為「四個更加」:更加深切領會中央意圖,聚焦明確;更加突出系統性作戰能力,提升管治能力和責任;更加注重長短線任務結合,施政有序;更加集中資源發展重點領域,以發揮香港優勢,增強發展動能。這四個「更加」相互關聯,層層遞進,共同構築了一個推動香港邁向新階段的行動框架。
一、更加聚焦明確:北部都會區提速與決策層提升,全力抓經濟
今年施政報告中,經濟篇幅比例佔逾半,不僅凸顯本屆特區政府在新時代新階段推動經濟發展的強烈意志和深遠布局。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香港的發展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過去五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及「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的頻次逐年上升:2021年34次,2022年48次,2023年65次,而2024年和2025年均超過80次。清晰地表明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重要支點。
與之對應的無疑是香港發展的重中之重:北部都會區決策層提升。報告提出設立由特首親自領導的「北部都會區統籌委員會」,並賦予其跨部門協調和資源調配的實權,破除部門之間的行政壁壘,實現頂層協調和高效決策。報告還提出了多項實質性新措施,包括精簡北部都會區的土地徵收和審批程式,將發展時間表壓縮三分之一,設立100億港元專項基金加速基礎設施建設,並推出「標準金額補地價」政策,以加快私人土地改劃速度。
此外,報告明確提出在北都區內設立「國際專科醫院」和「雙語國際學校」,打造「智慧綠色社區」,首批政府機構將於2024年開始遷入,旨在打造一個宜居宜業的國際化社區,直接吸引企業和人才落戶。在產業布局上,將重點發展創科、醫療和高等教育集群,規劃建設「新田科技城」,與深圳科創園區形成協同效應。
二、更加突出系統性作戰能力:整合資源與強化問責
不久前,我有幸到北京觀看閱兵。外媒對中國軍隊最為驚豔和肯定的評價,不僅是各種新型武器,而是解放軍展現的高度協同、無縫銜接的「體系性作戰能力」。這種將分散單元整合為強大整體的現代化治理思維,同樣適用於城市發展。特區的施政報告直面過往政府治理中「各自為政」的痛點,予人看到特區政府提升「系統性作戰能力」的最新努力。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設立「企業出海專班」。以往支持企業開拓海內外市場的職能分散於投資推廣署、貿易發展局、工商及旅遊事務等多個部門,中外企業往往需要自行串聯碎片化的服務。專班的設立,將這些分散的能量和機構進行有機組合,形成一個能夠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強力平臺,從市場情報、政策對接到實地開拓,為企業提供全鏈條的支持。這是一種從「單兵作戰」到「集團軍作戰」的模式轉變,體現了資源整合、協同發力的系統思維,非常值得肯定。
與此同時,報告提出設立對公務人員有強約束力的問責機制。系統作戰不僅需要協作,更需要效能和紀律。新的問責機制旨在確保每一名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層能對其負責的領域擔起責任。誠如特首所強調的,這種「強約束」並非為了懲罰,而是為了激勵整個公務員體系變得更具執行力、更能回應社會訴求,從制度上保障「系統作戰」能達致效果。
三、更加注重長短線任務結合:土地儲備與教育投資並舉
在短期任務方面,報告提出了多項紓解民困、刺激經濟的舉措,如發放消費券、支援中小企業等。而在長線布局上,最顯著的莫過於對土地和教育這兩大基礎要素的堅持。土地儲備被視為「長抓不懈」的任務,這意味著政府將以持續且穩定的投入來開發土地,不再因經濟周期或短期輿論壓力而搖擺不定,以從根本上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之一的土地房屋問題。報告具體提出了建立「土地儲備庫」的概念,預先平整和基建配套土地,以便隨時應對市場變化,實現「熟地」供應。
教育方面,興建大學城的規劃極具戰略眼光。這不僅是硬件擴張,更是對香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投資。報告明確提出在保持本地大學生名額的前提下,大規模擴大外來學額。這是一舉多得的妙著:短期內,能增加教育產業的收入,刺激相關消費;長遠看,能匯聚全球優秀青年人才,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水準和科研實力,為香港打造亞洲乃至全球的人才樞紐奠定堅實基礎。
四、更加聚焦重點以發揮香港優勢:AI、金融、人才、醫療四箭齊發
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資源有限的城市必須有所為並有所不為,集中資源於自身最具優勢的領域。施政報告清晰地將AI(人工智能)、金融、人才和醫療健康列為四大重點突破方向,體現了「聚焦重點」的原則。
金融業是香港的核心優勢,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鞏固和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措施,包括深化互聯互通、發展綠色金融以及數字人民幣試點等。而將AI提升到戰略高度,則顯示了擁有五家世界一百強高校的香港,謀求在科技新賽道上搶佔全球高地的雄心。通過設立人工智能主題研究院、吸引全球頂尖實驗室落戶以及推動AI技術在金融、醫療等領域的深度應用,香港旨在成為區域性的AI研發和應用重鎮。
醫療健康作為新增的重點領域,標誌著香港欲搶抓後疫情時代的產業機遇。報告提出推動「香港國際醫藥研發中心」建設,簡化新藥審批程式,發展中醫藥標準化與國際化,打造全球領先的醫療創新樞紐。具體措施包括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臨床試驗中心,建立首個「第一層審批」藥物註冊機構,吸引國際藥企設立研發中心。這不僅能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更能直接服務民生,提升市民健康水準。
所有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報告將「搶人才」、「留人才」、「育人才」置於核心位置,從優化「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到擴大海外學額,再到改善生活環境,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人才戰略體系。這四大重點領域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一個強力閉環:強大的金融業能為AI和醫療產業提供資金支持;蓬勃的科技與醫療產業能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吸引全球人才;而匯聚而來的人才又反過來助推金融、科技和醫療的創新發展。這種聚焦於優勢領域的協同發展,有望產生巨大的乘數效應。
總括而言,李家超施政報告中所呈現的「四個更加」,是一個內在邏輯嚴密的戰略體系。承繼了他一貫的務實、進取施政風格,值得我們高度肯定和全力支持。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