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評論
人民日報9月25日發表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熱烈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的社論,指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美麗新疆,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確保新疆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香港,全港上下都嚴陣以待。由事前各部門的部署和協調、風暴期間的應變工作,以至「樺加沙」逐漸遠離後的復原工作,特區政府在每一個環節都絕不怠慢,務求將風暴對香港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風暴後社會可以盡快恢復正常運作。面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特區政府這種以市民的安全為首要目標、以民為本的施政態度,值得社會充分肯定。
環境及生態局早前宣布,本屆特區政府維持暫緩實施垃圾徵費,這項決定充分體現了其務實施政、以民為本的管治理念。環保減廢並非只有徵費一途,特區政府通過多管齊下的措施,同樣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為香港教育發展描繪出一幅國際化藍圖,將教育定位為創新科技和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提出放寬資助院校非本地生上限至五成、試點上調直資中小學非本地生人數、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以及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和北都大學城等措施,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數字轉型到產學研結合,全方位提升香港教育的全球吸引力。
昨天十號風球下,香港市民靜守家中,而無數無名英雄逆風前行,以專業與汗水守護著這座城市的每一道防線。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務實創新舉措,充分體現特區政府銳意進取、勇於變革的施政風格,包括推廣愛國主義教育,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完善置業階梯,發展多元文旅產業等,展現出特區政府「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責任擔當。
快評
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天文臺發出十號颶風信號,香港全城進入緊急狀態。然而,就在當日,柴灣發生一家四口觀浪導致三人墮海的慘劇,其中包含未成年人。
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學校要連續兩天停課,有學校在此前作出「超前部署」,為學生安排兩天家課,甚至研究在停課期間實施網課。
被稱為風王的超強颱風「樺加沙」來勢洶洶,特區政府各部門迅速進入緊急響應狀態,緊鑼密鼓地開展應對工作。從整體動員,到各部門依據自身職能展開的具體行動,特區政府對過往應對颱風經驗充分總結、提前預判,不僅考慮颱風可能帶來的直接影響,更對次生災害等潛在風險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做足物資儲備、人員調配、應急設施的檢查維護等各項準備工作。通過高效統籌安排,各部門協同作戰,特區政府未雨綢繆,構建起全方位應對極端天氣的措施體系,積極作為守護市民生命財產及城市安全。
熱帶氣旋「樺加沙」來勢洶洶,預計會為本港帶來狂風暴雨。過去數年,香港多次受到極端天氣影響,特區政府不斷總結經驗,聯合社區組織更完善應急支援力量。是次再有超強颱風來襲,為本港救援防災機制帶來一場「大考」。隨著氣候暖化,極端天氣漸見增多,加上粵港澳大灣區人員貨物流動頻繁,特區政府除了動員自身資源應對,也要考慮與廣東省和澳門相關部門恒常溝通,有需要時互相支援,共享救援力量,為民眾編織更強大的危機應對安全網。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深化改革,採取創新模式,包括直接批地給予企業,力求加速發展北部都會區,備受社會關注。
昨日是九一八事變94周年,包括NHK、《朝日新聞》、日本新聞網等日本主流媒體的報道中,仍然使用了「滿洲事變」這一說法。九一八事變發生近一世紀,時至今天日本在輿論宣傳上仍然使用「滿洲事變」,其本質上是一種對侵略歷史的否認。這不是一個可以簡單用「習慣」來搪塞敷衍的問題,而是關乎是否認真深刻反省歷史、承認錯誤、糾正過失、承擔責任的大是大非、良心正義的重大對錯原則問題。
來論
颱風「樺加沙」挾強風、越堤浪與風暴潮襲港,沿岸低窪地區水浸之勢,無疑是對香港極端天氣應對體系的一次實戰檢驗。
酒店密謀的陰影尚未散去,中環美國會的招待會上又見狼狽為姦,禍港分子與外國勢力的勾連竟如此肆無忌憚。
新上任的美國駐港澳總領事伊珠麗,日前公然邀請「禍港四人幫」之一的陳方安生出席招待會,對香港社會底線作出公然挑釁。伊珠麗作為美國駐港澳總領事,不僅不恪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反而公然與禍港分子勾結,充分暴露了美國在香港問題上的虛偽雙標。這種行徑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是對香港法治的嚴重踐踏。歷史早已證明,任何企圖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行徑都注定失敗。隨著特區國安法律的深入實施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香港必能有效遏制外部勢力干預,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那些仍在幻想依靠外國勢力禍亂香港的政客,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北部都會區的成功依賴於執行效率、資源配置與區域協同,特區政府以「創新思維」突破制度瓶頸,同時確保發展惠及民生,相信定能實現「國際創科新城」的願景。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發表的施政報告,直面三大課題,包括經濟轉型壓力、人口與社會流動,以及制度改革、信心構建,其施政成敗關鍵,在於能否量化指標、設定明確時間表與公開問責機制,將藍圖轉化為市民可感的實際成果。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清晰體現深化改革、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思路,多方面展示創新與務實精神,尤其是致力推動人工智能(AI)於政府部門應用、加快北部大學城建設、知識產權市場化等各個方面,在延續綠色發展主軸的同時,通過一系列突破性舉措,構建起香港經濟轉型升級與社會福祉提升的雙輪驅動格局。
成功經受「風王」考驗 施政為民風雨同舟
特區政府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早於9月21日就召開會議,確保政府各部門作出全面和充分的準備及應變部署;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颱風來臨前便指示保安局提早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並連續兩日視察各部門應對措施,動員全社會齊心應對「樺加沙」襲港可能帶來的危機與風險。
內地電商進軍本港 發揮「鯰魚效應」促良性競爭
香港一向以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著稱,吸引世界各地優質企業來港投資興業,透過良性競爭持續激發市場活力。京東MALL作為內地領先的線下零售創新業態,選擇香港作為國際化布局的重要節點,既是看好香港市場前景,也凸顯香港作為國際購物中心的吸引力。京東MALL主打的「潮流+科技+中高端」模式,將為本港消費者帶來更豐富品牌選擇、沉浸式體驗與數字化服務,有望進一步擴展香港的零售多元性,提升產品質素、價格優勢及服務標準。
上下一心嚴陣以待 遵守指引盡責防災
在颱風來臨前,特區政府已作出超前部署和加強防範措施,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更親赴長沙灣的渠務署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及南昌社區中心的臨時庇護中心,實地視察各項防災準備工作,並為前線人員打氣。不同部門人員亦巡查關鍵設施,協調應變措施。例如,渠務署出動10部「龍吸水」排水機械人及多款新型排水設備,啟動人工智能水浸監察系統以實時識別水浸事故,以及動員近200隊應急隊伍隨時候命,按需要巡查道路、清理障礙,並在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發出前,已啟動60隊在市面巡邏和戒備;房屋署及建築署則全面檢視地盤加固設施、檢查屋邨排水系統,並備足沙包、擋水板等物資;消防處連日來已走遍全港超過100個水浸黑點,並聯同關愛隊進行防災宣傳活動,提醒巿民要做好應急、防風、防水浸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