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湋銘 特許公司秘書公會會士、法律學士、EMBA、證監會持牌人
香港特首李家超前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重點涵蓋土地房屋、產業發展、創科布局、金融服務、跨境合作以及改善民生等多方面。相比過往偏重於房屋供應或社會福利,今年的報告更強調經濟與民生並重,這些政策是否切中要害?能否真正為香港經濟注入動力?
房屋土地政策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加快土地供應,精簡審批程序,並推進北部都會區等長遠規劃。這些舉措有望緩解長期以來制約香港經濟活力的高地價、高租金問題。然而,短期內新增供應仍需數年時間才能落地,市場對改善居住環境的感受會有滯後。此外,當前經濟疲弱、樓市交投低迷,若未能有效平衡供應節奏與市場需求,或會加劇樓市調整甚或影響銀行體系穩定。建議政府在執行細節上應同步推出針對首次置業者的稅務或融資優惠,以刺激剛性需求,並利用土地儲備靈活調節市場,避免供需錯配。
新經濟產業方面,報告強調要推動八大中心定位,包括國際金融、航運、創科、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交易等,並特別提出建設國際綠色金融中心及強化數字資產監管框架。這些政策契合全球產業趨勢,尤其是綠色轉型與數字金融,能幫助香港在國際市場找到新增長點。
然而,產業多元化的挑戰在於人才與資金能否快速跟進。香港創科生態仍受制於科研成果轉化慢、風險投資有限的問題。政府於政策宣言外,應加強具體激勵與制度支撐,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本屆報告明確提出與深圳、廣州加強科研合作,建立跨境創科走廊,這有助打破瓶頸,提升科技成果落地率,值得肯定。
建議盡早推動RWA代幣化監管框架
金融業方面,施政報告提出要擴展人民幣業務規模,推動更多離岸人民幣產品,並加快RWA代幣化試點。這對香港而言是「鞏固+創新」的雙重戰略:一方面鞏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另一方面引入區塊鏈等新技術以保持金融市場國際競爭力。建議政府同時落地建立具透明度與國際認可的監管框架,並確保司法及稅制環境穩定,加強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吸引國際大型資金。
中小企方面,報告提出提供稅務減免、數碼轉型支援計劃,並延續各類融資擔保措施。這對受疫情與經濟放緩衝擊最嚴重的中小企來說,是一定程度的緩衝。建議政府執行時注意不同行業的痛點,例如餐飲零售需要租金下調與消費券支持;製造及出口則更需要融資便利與開拓市場渠道,要對不同行業對癥下藥,避免一刀切政策。
民生方面,報告提出增加公共醫療投資、優化長者津貼、鼓勵青年上流動能,皆屬回應社會關注。這些措施志在釋放消費力、改善勞動參與率,值得肯定。
北部都會區項目是今次報告重點之一,特首也以心急如焚來形容。報告提出與大灣區城市的基建、人才、金融進一步對接,這是香港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因其可突破地理與市場限制,為香港年輕人提供更大舞臺。要切實執行,政府必須在基建、土地批出、跨境政策協調上加快節奏,避免畫餅充飢,決而不行。
方向正確 三方面尤其值得肯定
綜合而言,今次施政報告方向正確,有三方面尤其值得肯定,包括在鞏固金融與探索新興產業以維持香港的國際地位;以更具前瞻性土地房屋規劃去處理長遠結構問題;以及利用深化大灣區融合去擴展市場空間與發展潛力。
最新施政報告展示了政府「推動經濟、改善民生」的決心,方向正確,也符合香港要轉型升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需要。若政府能在稅制減負、租金援助、人才培育等方面推出更精準、更快見效的措施,並確保大型規劃如北部都會區能啟動落地執行,香港的經濟振興之路有望行穩致遠。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