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國汽車報報道,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佔率已超4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市佔率更達到51.8%。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正逐步成為市場主流選擇。隨著新能源汽車自主造血能力以及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提升,昔日承擔「托底保障」「拉動增長」功能的諸多激勵政策,也即將迎來調整的關鍵節點。不少專家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具備一定的市場化能力,應當適時調整產業政策,有效解決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矛盾。
中國貢獻全球新能源車銷量62%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0%,僅中國便貢獻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62%。聚焦內地市場,8月,內地新能源汽車產銷環比、同比雙增長,增幅均在25%以上,呈快速增長態勢。1至8月,新能源汽車內地銷量已達808.8萬輛,同比增長30%,市佔率已達45.5%。其中,8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110萬輛,滲透率高達55.3%,創歷史新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青預計,到今年年底,新能源汽車市佔率有較大可能超過55%;到2029年,新能源汽車市佔率依然會保持較明顯的提升態勢,未來3至5年內可能超過或接近80%。從規模上看,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然具備進一步市場化能力,成為拉動汽車市場增長的中堅力量。
行業「油電同權」呼聲越來越高
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突飛猛進,「油電同權」的呼聲在業內愈發高漲。有專家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遠超預期,行業迫切需要打造「無需補貼的新能源汽車」,推動中國汽車產業整體向強。在王青看來,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分庭抗禮的趨勢已不可阻擋。此時應更多考慮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讓消費者基於真實成本自主選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也指出,隨著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會突破50%,行業「油電同權」的呼聲越來越高,呼籲將新能源汽車合理納入稅收徵收範圍,也要考慮通過提高產品的技術指標來引導技術進步。
王青認為,當前油、電兩條技術路線發展冷熱不均,歸根到底是產能、準入和生產等方面的政策上仍採取分類管理,應整體上統籌謀劃,整合資源。要縮小油車與電車之間的補貼差距。不過,以舊換新補貼和購置稅減免政策應「錯峰退出」,盡早明確政策到期時限和退出步驟,以減少對市場銷售的影響。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