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特區政府「新型工業加速計劃」資助的亞洲先進同位素技術公司,其醫療用超導迴旋加速器及放射性藥物智能生產項目於昨日起動,計劃於2027年生產全球緊缺的AC225核素。這不僅將是亞洲首次生產該項靶向性核素藥物重要原料,更是香港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標誌性成果,充分體現了發展香港新型工業的優勢與潛力。面對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通過新型工業化,香港將能於挑戰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進一步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優勢作用,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全球經貿格局重塑中穩立潮頭。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昨日表示,亞洲先進同位素技術公司是一家來自海外的高科技公司,將投資約6億港元在大埔創新園設立全新生產設施,是在「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獲得「新型工業評審委員會」支持的項目,展示了如何通過由海外引入前沿技術和人才,在香港落地生根,建立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的產品,繼而走向亞洲、邁向全球的典型範例。
這種「引進來、走出去」模式有助推進香港創科產業發展,為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而新型工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聚焦高增值、智能化、綠色化的產業方向,具有科技含量高、所需空間較少、環境影響低等特點,極適合土地資源有限,但國際化與科研等優勢顯著的香港。
香港發展新型工業具備多重優勢,包括: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既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又能對接國際標準與市場,例如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臺」,為海內外醫藥研發機構協調開展多中心跨境臨床試驗,讓其可同時符合國家及國際標準;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提供簡單稅制、資金自由流通、法治健全的營商環境;匯聚國際頂尖人才與科研資源,五所大學躋身全球百強,基礎研究實力雄厚;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備完備的融資渠道與資本市場,可為創科企業提供「耐心資本」支持。
面對美國發動的關稅戰、貿易戰風波再起,香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發展本地高增值產業、吸引海內外企業落戶、開拓新興市場,香港正不斷增強經濟韌性,而推動新型工業化正是關鍵的正確應對策略。新型工業化有助香港實現三大突破:一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香港研發、香港製造」模式,減少外部技術與供應鏈風險;二是吸引國際資金與企業,利用香港作為跳板進軍內地及亞太市場,形成產業集群效應;三是透過「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產學研1+計劃」等政策措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本地獨角獸企業,打造新增長極。
未來,香港應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新型工業布局。例如:強化跨境協同,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與新田科技城建設,推動兩地數據、資金、人才便捷流通,打造世界級產學研平臺;加大政策支持,透過稅務優化、專項基金、土地供應等組合措施,吸引更多如寧德時代、華為等龍頭企業在港設立研發與生產基地;拓展國際網絡,利用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及出海服務中心等平臺,協助內地與本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及東盟市場,分散地緣政治風險;培育創新生態,從基礎教育到職業培訓全面強化AI與數碼技能,並加快透過「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匯聚全球頂尖人才,形成「以人才推動科技,以科技引領產業」的良性循環。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