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打造「留學香港」品牌這一重要舉措。特區政府全力推進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使香港成為人才集聚之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教育作為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橋樑,正發揮著日益關鍵的作用。香港致力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正為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在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主題1「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當中,其中一個學習重點是「多元文化特徵對於香港社會的積極意義」,「促進不同族裔融和共處」是這個學習重點的討論方向之一。
在相關的補充說明中有以下描述:「香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化大都會,不同族裔融和共處,促進了香港的多元文化的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非本地學生,選擇到香港升學,在公民科課程框架中,該政策以及相關現況又如何顯示上述學習重點的特點呢?
「留學香港」措施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香港專上院校搭建與世界各地院校交流合作的廣闊平臺。香港各大高等院校學府能夠與國際教育界分享經驗、交流理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根據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自2024/25學年起調高一倍,達到相當於本地學生學額的40%。
這一政策調整成效顯著,該學年非本地生人數錄得15%增長,由23,100人增至26,600人,學生來自超過100個國家及地區。
過去三年,在港修讀經本地評審全日制專上課程的非本地生人數更是顯著上升,由2022/23學年的54,500人增至2024/25學年的79,300人,增幅達45.5%。如此龐大且多元的學生群體,無疑為香港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元素,使香港逐漸成為人才匯聚的高地。
為科創發展添動力
此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帶著各自獨特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來到香港,在校園裏共同學習、生活。這種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流,為文化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推動香港文化的兼收並蓄,也有助社會文化的創新。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例,該校積極響應「留學香港」宣傳策略,加強在印度、印尼和哈薩克等「一帶一路」國家的招生宣傳工作。本學年,科大接獲的非本地本科生入學申請數接近兩萬份,非本地新生所佔比例創新高。國際生來源覆蓋德國、法國、埃及、哈薩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源多元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可以接觸到不同風格的藝術、音樂、文學等,拓寬了文化視野,激發了創新思維。
在學術研究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共同探討問題,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提出新穎的解決方案。這種文化的兼收並蓄,不僅豐富了香港的文化內涵,也為香港在創意產業、科技研發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促進不同國籍人士及不同族裔融和共處,體現香港多元文化社會特徵。當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匯聚香港,他們不僅在學業上相互學習,更在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在校園裏,不同族裔的學生一起參加社團活動、體育比賽,共同慶祝各自的傳統節日。
這種日常的交流與互動,打破了文化隔閡,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和信任。而隨著這些學生在香港的學習和生活,他們也將香港的多元文化理念帶回自己的國家,進一步促進了全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其多元文化的社會特徵將更加凸顯,成為連接世界各地文化的橋樑和紐帶。
特區政府全力推進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推進「留學香港」品牌的建立,為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公民科老師在教授主題1「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時,便可引入政府新推出的措施以及學界的發展現況,使同學明白到政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緊密關係。
●羅展恒
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公民科和通識科相關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