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蔡若蓮為升旗儀式致辭時表示,教育局將持續優化歷史教育,培養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責任感和歸屬感,傳承愛國精神,同時繼續為教師提供系統化培訓,深化國民教育素養,並組織更多內地交流考察活動,促進師生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最新發展,將愛國教育薪火相傳。

文匯報


在港大,在昨日升旗儀式後港大樂容舞團更通過當代舞蹈《一條大河》的表演,以舞蹈藝術詮釋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演繹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堅毅精神、非凡智慧與愛國情懷,帶出文化自信與民族凝聚力。

文匯報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陽人。他可算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愛國主義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和經學大師。後人評論他「生前有學名」「有政績」「死後遺澤人間」「學問博大精深」。不過他自幼沉默寡言,常獨坐深思。15歲開始潛心研習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的「心學」,後隨父入京,師從名士學習「漢學」「理學」。

文匯報


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的《齊民要術》中記錄了一則「作雞羹法」:「雞一頭,解骨肉相離,切肉,琢骨,煮使熟。漉去骨,以蔥頭二升,棗三十枚合煮。羹一斗五升。」一如既往,《齊民要術》的食譜大都不會太複雜——準備雞一隻,把雞的骨和肉分離。

文匯報


明太祖於洪武十五年(公元1383年)平定群雄統一天下後,在沿海興建「防倭城」,部署大軍應對,倭寇為患情況大減。到了明代中期,內憂外患頻仍,國力漸衰,倭寇之患復熾。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一批日本貢使竟因為商業利益糾紛,擊殺浙江都指揮劉錦,並且在浙江沿海地區燒殺搶掠。嘉靖帝即宣布斷絕中日朝貢關係,並且加強海禁政策,斷絕中日任何海上貿易。

文匯報


隨著氣候暖化,極端天氣漸見增多,加上粵港澳大灣區人員貨物流動頻繁,特區政府除了動員自身資源應對,也要考慮與廣東省和澳門相關部門恒常溝通,有需要時互相支援,共享救援力量,為民眾編織更強大的危機應對安全網。

文匯報


據說,一九九零年代北京文人圈子中有兩大「明星貓」,分別是冰心家的白貓和夏衍家的黑貓。冰心寫她家「咪咪」的散文不少,而豐子愷的水墨漫畫中,貓的身影亦常常出現。

文匯報


伊利沙伯一世時期,英語通過殖民統治與文學創作獲得雙重提升。眾所周知,女王本人不僅是莎士比亞戲劇的推崇者,其寵臣達德利伯爵更作為劇作家的贊助人(patron),共同推動英語的規範化進程。為有效管理海外領地(如首塊成功殖民地「維珍尼亞」即取自女王「童貞」(Virginia)稱號),英語需要建立統一標準並降低學習門檻,這恰為現代英語的普及奠定重要基礎。

文匯報


衛星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地球引力與衛星動態平衡的結果。根據任務需求,衛星被部署於不同特性的軌道。地球引力是衛星得以環繞地球運行的根本力量。根據萬有引力定律,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會相互吸引,而地球的質量遠大於人造衛星,因此引力主要表現為地球將衛星持續拉向自身中心的作用。這種引力提供了衛星做圓周運動所必需的向心力,如果沒有它,衛星將無法維持繞地運行的軌道。

文匯報


片尾黑色熒幕上赫然出現一行紅色大字:「獻給有血性的中國人」,有力呼應劇中「老死不相往來」的對話——大國有大國的擔當,大國人民亦有相應的氣度。見人落水,豈能不救?

文匯報


隨著愈來愈多本地學校採用SNAILDY「共融通社群——多元生涯與學習支援平臺」,前線教育工作者反映,平臺大幅簡化以往零散、重複且耗時的文書流程,取而代之的是兼顧效率、精準與私隱,並真正回應「人」的本質需求的系統。有學校用家指出,當技術能讓支援更及時、決策更有依據、時間運用更具彈性,教師便可釋放時間,更仔細觀察SEN學生,並增加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平臺不再只是工具,更是教學與共融路上的同行夥伴。

文匯報


貝智人工智能(Bridge AI)創立的初衷,正是希望借助創新科技,提升SEN兒童教育的普及性、可負擔性與成效。為此,我們開發出「智慧綜合治療學習系統」(3i Learning System),融合人工智能(AI)與物聯網(IoT)技術,為治療師、特殊教育教師等前線人員提供關鍵支援。該平臺整合學生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IEP)制定、治療課程執行與進度報告生成等功能,實現一站式操作,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文匯報


在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主題1「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當中,其中一個學習重點是「多元文化特徵對於香港社會的積極意義」,「促進不同族裔融和共處」是這個學習重點的討論方向之一。

文匯報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202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