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可以是欣賞,可以是觀賞,更可以是獎賞。筆者從小就喜歡看尋寶電影和漫畫,如《賞金獵人》《奪寶奇兵》《達文西密碼》《加勒比海盜》……看完又看,因為尋寶的過程何其刺激、何其緊張。但你可曾想過,有一個又大又近的寶藏,幾千年來卻鮮有人去挖掘?這個寶藏你我都很熟悉——時近中秋,沒錯,我說的正是月亮!
「月壤」比鑽石黃金更珍貴
月亮這個大寶藏並非無人問津。前蘇聯(lián)、美國、中國、印度和日本已成功將探測器送上月球,但至今只有美國航天員曾真正登陸月球。根據(jù)記載,美國自1969年7月20日開始,共6次、每次2人透過太陽神登月艙抵達月球表面。首次登月的是太陽神11號的巖士唐和伯茲艾德林,而1972年12月14日太陽神17號的塞爾南和積施密特,則是最後一次登月的人。儘管一直有人質疑美國登月的真實性,但目前尚未有推翻的證據(jù)。無論如何,美國計劃在2027年、中國期望在2030年再次登陸月球。
為什麼各國重啟探月計劃?道理很簡單:大家都想探索月球的寶藏。
月球上有鑽石和黃金嗎?不,比它們更珍貴的是「月壤」,即月球土壤。目前只有美國、蘇聯(lián)和中國曾將月壤帶回地球,可見「掘金」之難。月球表面布滿隕石撞擊形成的大坑,月壤正是經過數(shù)十億年隕石頻繁撞擊、宇宙射線與太陽風轟擊,以及極端溫差導致巖石熱脹冷縮破碎而形成。
月壤不僅形成過程與地球土壤不同,它不含水分,卻富含多種巖石和礦物,如高地巖石、角礫巖、月海玄武巖、火山玻璃和克里普巖(KREEP)。什麼是KREEP?「K」是鉀(Kalium),多用於農業(yè)肥料;「P」是磷(Phosphorum),可用於燃燒和化肥;最重要的「REE」則是稀土元素。稀土廣泛應用於催化劑與磁鐵,常見於手機、電腦、軍事與農業(yè)領域。科學家估計月球稀土存量達225億噸,可謂遍地黃金。
月壤還含有豐富的氦-3,這是星體核聚變產物,由太陽風帶至月球。氦-3被譽為「完美能源」,是一種清潔、安全且高效的核融合發(fā)電燃料。最重要的是,它在地球上極為稀有,月球卻估計藏有超過100萬噸,足夠地球使用一萬年。
另一個引人探索月球的原因,是設想於月球安裝太陽能板,實現(xiàn)「天地供電」。目前地球的太陽能發(fā)電僅約50%陽光能穿透大氣層,而月球沒有大氣層,一個月球白天相當於14個地球日,接收效率大幅提升。至於如何將電力傳回地球?最可行的方案是將太陽能轉為電能後,以微波或激光無線傳輸。微波傳輸技術成熟,能穿透大氣層且損耗低;激光傳輸則易受雲層與大氣擾動影響,需精準調控技術。
問題回到起點:我們每晚仰望月亮這個大寶庫,為何不坐言起行,每日開採一些?那樣地球就不必擔心能源短缺。暫不談如何登月,即便你已身處月球表面,要帶回礦物也絕非易事。提取氦-3須將月壤加熱至攝氏700度以上,這項技術在月球尚不成熟。此外,運送大量礦物回地球需要大推力運載火箭,成本極高。
小時候,我常隔著櫥窗看美食,垂涎三尺卻無錢購買,只好眼看手勿動。探月亦是如此,人類待解的問題還有一大堆,只能寄望幾年後再次登月時,能想出善用月球資源的好方法。月到中秋分外明,我們現(xiàn)在能做的,便是仰望夜空,與家人一同欣賞天上那一輪明月!
●蔡世鴻 中華基督教會協(xié)和小學(長沙灣)校長,教育評議會、航天教育學校聯(lián)網主席
0 / 255